期货怎么配资 呈现岭南文化的丰盈广博!《广雅》辑刊在穗首发
发布日期:2025-04-08 21:37 点击次数:141
2月16日上午,《广雅》首发式暨“广雅讲坛”开讲活动在岭南书院·隔山书院举行。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,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期货怎么配资,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、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、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、广州岭南书院·隔山书院协办。
《广雅》打造岭南文化新品牌
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岭南,是近三百年来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经济策源地之一,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挖掘。为此,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,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旗下广州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《广雅》辑刊,旨在持续发掘呈现岭南文化的丰盈广博,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版品牌。
《广雅》。
《广雅》所选文章以学术性为内核,以趣味性为形式,以学术随笔为主要体裁。基本内容方向包括岭南经济史文化史随笔、文坛掌故、学界侧记、名人事迹、艺坛逸闻等,力求反映岭南地区文化的高度、厚度和丰富度。
“广雅”二字,既寓意广东的风雅,也寄托着将岭南风雅广传四方的宏愿,同时也是对张之洞当年创办广雅书局、弘扬文教精神的致敬。作为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岭南文化“双创”的重点项目,辑刊将持续每年推出1—2辑,同时以辑刊出版为依托,在岭南书院·隔山书院创办“广雅讲坛”,定期邀请文化名家学者与读者分享品读岭南文化精髓。
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、总经理潘伟志在致辞中表示,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作为广州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,始终坚持以文化传承为使命,以精品出版为己任。策划出版《广雅》辑刊,旨在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,营造传承、弘扬、发展岭南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,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光彩。“广雅讲坛”作为文化交流平台,将会让文化的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,并助力广州“阅读之城”和文化强市建设。
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、总经理潘伟志。
“《广雅》的出版发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是岭南文化界一件盛事、雅事。”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刘小毅指出,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作为《广雅》项目支持单位,派出强大力量参与编辑出版。“《广雅》第一辑所收的15篇文章集可读性、知识性、学术性于一身,质量很高,希望日后能成为一个有力推广岭南文化的出版品牌。”
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刘小毅。
作为《广雅》顾问,著名文学家、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表示,他曾经提出过一句口号——“古代文化在中原,近代文化在广东”。作为首府的广州更是处于引领风气和潮流的枢纽地位。“站在新的起点上,广州如何进一步打造与凸显文化软实力,值得期待。《广雅》这一平台给予研究者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阵地,具有学术的高度,会受到各方关注。”
著名文学家、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。
“广雅讲坛”开讲,畅谈文脉传承
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,“广雅讲坛”于活动当天正式开讲。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、《广雅》顾问黄天骥以《文脉绵绵——陈洵、纳兰性德与我的学词经历》为题,结合自身学术生涯,既讲述了其自身堪称戏剧性的学词经历,也回忆了和诸多师长前辈的交往点滴。
活动现场。
他回忆道,他的父亲在抗战前就在中大中文系求学。当时黄家与词学大家陈洵同住广州西关,是街坊邻居,黄父经常搭乘陈先生的顺风车去上学。后来,黄父买过一本纳兰性德的词,黄天骥细读发现,纳兰性德其中一位妻子是广州人。后来,他还考证出纳兰性德妻子逝世的时间,并完成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词学著作《纳兰性德和他的词》。
讲座尾声,黄天骥提到,如今科技发达,人工智能应用广泛,但是学习古代文化仍然非常重要,要学古为今,继承优良传统,扬弃糟粕。“曾经有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,沙漠有什么不好,那说明文化的石油在地下,挖出来就是宝。广州是经济强市,也应当是文化强市。”
作为此次“广雅讲坛”学术主持人和《广雅》主编,罗韬表示,《广雅》的定位是普及型和学术深度兼具的出版物,这样的出版物其实并不缺乏,但针对专门讲岭南文化的就少。《广雅》正是要朝这一方向努力。
采写: 南方+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杨名宇 廖明珠
图片:主办方提供期货怎么配资